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会不会由于一个人退休就翻个个儿。普京本年72岁,线年了。要是哪天换了一个亲美派,我们现在的中俄“抱团取暖会不会变成“各回各家”。
我翻了下数据,中俄现在最稳的枢纽便是动力。西伯利亚力气管道2019年投的,到2025年每年能运3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是30年的,稳到不能更稳。还有2025年9月签的Power of Siberia 2,一上来便是多50亿立方米,从北极的亚马尔田往我国来。算下来,俄罗斯对我国的管道气总量能过1000亿立方米。商务部的进口数据里,俄罗斯气占比渐渐的升高,尤其是管道气比船运更不怕海上封闭。
俄罗斯对欧洲不卖气了,动力出口简直押在我国这边。路透社报导,Gazprom公司跟我国的总合同值有4000亿美元,一旦他们自己方针变一变,我国的用电、供暖就得从头算账。
军事上也贴得很近。2025年8月在日本海的联合水兵演习,俄方叫Maritime Interaction 2025,中方叫Joint Sea 2025,五天时刻包括潜艇救援、反潜战、导弹防空。俄太平洋舰队和我国驱逐舰护卫舰一起跑演习科目,这不是一年一次的事,从2003年到中俄联合军演超越113次。2024年就有14场,到2025还在加码。空军联合巡查,陆军边境演训,情报同享也都有。兵器买卖更是几十亿美元的规划,S-400体系、苏-35战机都在列。
但翻过前史账,中俄关系没那么铁。17世纪的涅尔琴斯克公约,我国让出了一大片地。19世纪末外东北黑龙江以北全归俄罗斯。1969年珍宝岛抵触,边境开战,有死伤,差点升级到核备战。直到2000年代才完全划界,黑瞎子岛才退回来。俄罗斯对我国经济兴起是有戒心的,尤其是资源买卖上,价格商洽死磕,不想廉价卖太多。
我也在想,这种协作本质上是相互缺什么补什么。俄罗斯缺商场,我国缺动力和部分军技。看着像兄弟,实际上的意思便是各自策画盘子。
普京这个人,在位的时分方向是清楚的,反西方、靠东方。这么多年,中俄的默契特别大程度靠他个人的判别和举动。换成一个亲美或许至少不反美的人,格式立刻变了。动力合同虽然是30年期,但政治吊唁一变,履行层面就能找到理由拖、减、乃至重谈价格。
假如俄罗斯未来在动力出口上多元化,哪怕是重开对欧洲的气管,我国的商洽方位都会弱许多。按世界动力署的数据,2022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比曾高达1550亿立方米,后来直接砍掉了。这部分一旦康复,俄罗斯就有了和我国讨价还价的地步。
军事协作是相同。俄军现在需求我国买单保持部分配备生产线,但假如他们的财务状况改进,不依靠我国的军购订单,联合演习的频率和深度都或许缩水。安全层面,我国在北方的战略缓冲就会变薄。
所以,防着点俄罗斯,不是说立刻争吵,而是动力和军贸这些硬协作不能单一依靠,要有B方案、C方案。尤其是管道这种一旦停了无法快速代替的资源链条。俄方的手里一直有这个阀门,我国需求想好到时分怎样应对。
就算普京还在位,俄罗斯的国内政治和财务也会逼他们做一些不得已的调整。更甭说未来的领导人是谁,这种不行猜测性才是危险。你说,等真来了那么一天,咱是暂时找其他买家,仍是暂时抛弃那么多天然气和兵器协作?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