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哈尔滨“引流”:文旅抱团与振兴东北的集体决心_案例展示_leyu乐鱼官网登录入口_乐鱼leyu体育官网首页入口
乐鱼体育官网首页入口
乐鱼体育官网首页入口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案例展示
去哈尔滨“引流”:文旅抱团与振兴东北的集体决心
发布时间:2024-01-27 04:46:33 作者: 乐鱼体育官网首页入口 返回新闻列表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的大数据测算显示,元旦假期内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短短三天里,接近当地非流动人口三分之一的外地游客,为这个冰雪之城贡献了超过2022年GDP总量1%的旅游收入。

  但和以往的城市走红不同,哈尔滨并未独占红利。2023年最后一天,黑龙江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出新年感谢信,邀请游客在龙江大地上多走一走,多看一看。信中,鹤岗的小串、伊春的森林、七台河的奥运冠军文化与佳木斯的全鱼宴都成为被推荐的对象。

  游客们很快发现,推荐不只是说说而已。2024年1月7日,在哈尔滨中央大街,鹤岗市文旅局一边烤着小串一边介绍,凡是出示哈尔滨到鹤岗火车票或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门票的游客,都能够得到鹤岗全市所有A级景区免票等福利。

  中央大街成了东北各地文旅局的“主战场”,来自黑龙江省内、吉林、辽宁、内蒙古的多个旅游团代表自发现身,各自引流。

  对此,哈尔滨没有拒绝,因为“抱团”一直是漫长冬天里常见的取暖方式。实际上,从1980年代开始,东北三省便与内蒙古自治区开展旅游合作,互输游客、共同开发旅游线路的做法已持续多年。

  2024年1月初,内蒙古根河市文旅局局长刘天野刷到了一则几年前的视频:头戴鄂伦春狍角帽、身着皮毛服饰者牵着驯鹿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巡游。

  但鄂伦春人不养驯鹿,养驯鹿的是鄂温克人,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他们的家就在根河。“我们想去哈尔滨街头做文旅宣传。”刘天野有了想法。

  消息很快传到上级单位呼伦贝尔市文旅局。局长臧著强得知,在呼伦贝尔,除了根河,鄂伦春旗、阿荣旗和莫旗的文旅局也都有意愿前往哈尔滨,“从我们的角度,只要不出格,我们都是支持的”。人员出发前,臧著强帮着旗县文旅局与哈尔滨打了招呼,又叮嘱一位正要去哈尔滨的市局副局长留心学习。

  2024年1月6日一早到达哈尔滨,当天下午,刘天野他们牵着驯鹿,穿着鄂温克的民族服饰,去了哈尔滨中央大街。就在同一天,黑龙江塔河县文旅局局长都波也打扮成“白鹿仙子”,带着3名鄂伦春人走上了中央大街。前一天,他们刚刚去过了冰雪大世界。

  “鄂伦春进哈尔滨我们是第一批。”都波说。这是因为,她有“天时、地利”的优势。2023年5月她被借调到黑龙江省文旅厅推广处,负责全省的新媒体推广工作,让哈尔滨快速走红的“企鹅巡游”“飞马踏冰”等创意就由她一手策划。哈尔滨爆红后,都波就开始思考怎么样利用机会,为塔河这个只有4万人口的偏远小县引流。

  2024年1月6日,装扮成“白鹿仙子”的都波与同事们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推广塔河。(受访者供图)

  2023年初,都波扮成的“白鹿仙子”当时已经在网上走红了,趁着热度,现在的她希望将“口弦琴”和“赞达仁”传承人戈龙祥也推到台前,将其打造成塔河鄂伦春文化的又一个IP。都波的想法获得了县领导支持,但为了节约资金,她提出,只需县里承担差旅费,派三四个人来哈尔滨即可,又从当地企业处争取到了冻梨汁、沙棘果汁和蓝莓汁的产品赞助。

  “我们去引流,引多少算多少,就算引不来也达到了一个宣传的作用。”在哈尔滨,都波他们受到了游客们的热烈欢迎。在发布于社交平台的视频中,无论是在冰雪大世界还是中央大街,一行人总是被层层围住,她甚至还不得不请周围的游客帮忙维持一下现场秩序。

  “我们答应(中央大街)管委会,一经发现人员聚集有安全风险隐患就一定要马上停。”都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随着哈尔滨热度增加,当地的管理也加强了。大街宣传前,他们曾向哈尔滨市里报备,又给景区管委会写了保证书,严格走完了流程。

  继刘天野和都波之后,一批又一批的文旅局局长也来到了中央大街。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14日,至少有10个不一样的地区的文旅负责人来到这里,除了东北地区,四川、湖北两省也派出文旅团远赴哈尔滨。

  “我知道当时的哈尔滨是没有一点精力的,那一段时间我都不好意思给他们局长打电话。”出于工作关系,臧著强一直与哈尔滨文旅方面联系紧密,他感觉这次的集体互动并非策划而来,甚至刚开始时,他可以感觉到这种互动对哈尔滨方面来说是一件“挺麻烦”的事。不过很快,双赢成为共识,呼伦贝尔的“三少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还被安排到冰雪大世界的舞台上进行歌舞表演。

  “一句话,哈尔滨旅游热,感谢众人捧柴啊。”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哈尔滨市政府决咨委专家张贵海认为,外省市来哈尔滨推介不是“内卷”,而是一种营销的新方式,“是‘蹭热度’也是‘增人度’,是双赢多赢的好事”。

  吉林工商学院副教授焦爱丽在2016年的博士论文《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就提到,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兴起于1980年代,发展于1990年代。1989年7月,东北三省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召开协作会议,同年10月又制定了东北旅游新路线,联合使用“中国东北”称号进行宣传推介。1990年代,东北地区旅游城市协作体建立,旅游服务产品、市场的合作范围逐渐扩大。

  内蒙古的呼伦贝尔为何最早与东北三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臧著强认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是前提。1969年之后的10年间,呼伦贝尔曾短暂划归黑龙江省管辖,这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关联度很高。

  进入21世纪,东北区域旅游合作进入高潮。2000年,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座核心城市联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区域性旅游合作组织:东北四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五年之后,鞍山加入其中。在次年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个共识在联合体内达成: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最佳路径是区域联合,打造东北大旅游品牌形象。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2009年至今,几乎每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与内蒙古四个省级单位都会围绕旅游业进行新的合作,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建立联盟、分享客源等方式频频出现。

  2023年12月25日,就在哈尔滨因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登上热搜开始走向舞台中心时,一场合作交流会正在这里举行。会上,吉林、黑龙江两省的10家重点企业现场签署了游客互换协议,计划在这个雪季由黑龙江向吉林输送游客50万人次。

  6天后,2023年的最后一晚,一个由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伊春市旅游协会共同组成的东北旅业“3+1”联盟成立,规划当中,“推出联合精品旅游线路”的说法再次出现。

  建立合作联盟的效果如何?伊春市文旅局市场开发合作科副科长宋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3年11月,伊春前往哈尔滨举办冬季旅游推介会后,签约引入了游客6万人次,实现了“开门红”。哈尔滨爆火后,伊春又快速开通了哈尔滨至伊春旅游专线,同时设立哈尔滨伊春旅游服务中心,承担分流工作,同往年相比,12月末的客流量实现了超过200%的提升。

  刘天野还提到,根河与相邻的黑龙江漠河一直在进行旅游互通和宣传推介,双方都会将游客向对方城市输送,增加彼此的客流量。

  “东北的旅游打断骨头连着筋。”都波提到,除了政府推动,市场机制也会促使很多旅行社在产品设计时,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放在一起设计线路,“因为它是一趟线”。

  吉林市旅游协会会长胡庆余认为,东北各地的资源差异决定了它们的旅游业不至于形成同质化竞争,从而有机会合作。以吉林与哈尔滨为例,胡庆余解释,两地最北部的纬度相差3度,一年的冰雪期少了二十多天,这就使得双方各自形成了赏雾凇美景和游冰雕主题乐园的旅游亮点。

  但对于如根河、塔河这样偏远的地方来说,想乘上区域合作的东风也并不是特别容易。刘天野提到,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海拉尔是根河附近主要的交通枢纽,但从海拉尔到根河,驱车还需要三个小时,很多时间不充裕的游客因此不会将根河纳入计划之中。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即便在中央大街的宣传推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都波发现,真正将塔河作为目的地的游客还是不多。

  根据胡庆余的观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地区的旅游联盟大都停留在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分享、互动学习和参观拜访层面上,做的还是一个概念,要想实际发挥效果,还要靠各地具体的旅游协会点对点地对接。

  在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曾任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的孙若风看来,时至今日,区域统筹、抱团发展冰雪经济已不仅是东北地区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国家的统筹推动工作,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了。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此前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思宇曾提到,筹办东北区域冰雪特色文化产业带发展交流活动,是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高质量发展司2023年初交给东北区域的一项重要任务。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同样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实践地”。

  相较于发展多年的东北区域内合作,走出去,集体与东北之外的其他省市开展合作推介则是近年来发生在东北各省旅游业内的新变化。

  最近,刚刚上任黑龙江七台河市文旅局副局长不到一个月的何坤就接到了一项工作任务,接待来自广东江门的两批研学团。

  缘分还要从2017年11月说起。为推进中央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部署,广东省与黑龙江省正式建立对口合作伙伴关系,具体到地市上,七台河对口江门。

  2023年4月,七台河在江门市举行了一场招商推介会,会上,两地文旅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3个月后,双方再次召开推介发布会,以江门、七台河两市的旅游资源为中心,推出两条暑期“亲子研学之旅”旅游路线。随之而来的暑假,第一批来自七台河的研学团前往江门,当时双方还约定,这个寒假,江门的小朋友也会到七台河研学。

  “七台河实现了引外省游客入市‘零’的突破。”何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月12日和17日,两批共计八十余人组成的研学团抵达,完成了“探秘奥运冠军之城”研学游活动。在七台河,像这样外省组团来访的旅游以前从未有过。

  根河则将目光投向了文旅大省山东。刘天野介绍,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得益于当地一家山东黄金控股企业的帮助。考虑到山东旅游的发展状况和客流量,最近几年,根河都在山东济南进行推介。

  不过刘天野他们更希望可以进一步“南下”,“毕竟我们这一个地区夏季气候更适宜南方人避暑”。但在深圳、广州做推介时,刘天野常听旅行社提出呼伦贝尔太远,来回机票太贵,始终没有真正地签上一个协议。

  “这种推介其实每个城市都有,仅仅是势单力薄,影响力不会很大。”2023年,黑龙江文旅厅也去广州、武汉、成都、上海和北京做了冰雪旅游推介,都波主持了其中两场。同期,辽宁省文旅厅则带队去了桂林和昆明。

  无论是急切地走出去,还是越来越强化发展的区域合作,背后的原因或许只有一个:通过文旅实现东北振兴的野心。

  辽宁沈阳北陵公园,工人正在翻新外墙以更好的面貌迎接游客。(南方周末记者冯飞/图)

  振兴东北,是所有东北人的愿望。2022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的GDP依次分别为28975亿元、23159亿元、15901亿元和13070亿元,分列全国第17位、21位、25位和26位。

  以塔河这个曾经的林区为例,都波提到,商品林采伐曾是养活林区工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在商品林采伐停止后,塔河便转向了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五百公里外的根河亦是如此,旅游业慢慢的变成了当地主要的经济支撑。

  刘天野相信,旅游是富农的产业。都波感慨,旅游是烧钱的产业。她们各说了一半。

  事实就是如此,四个省级单位中,吉林、黑龙江发展冰雪经济的热情更高,投入同样是笔大数目。

  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中国冰雪旅游的重资产投资项目规模将近9000亿元,其中,吉林投资额位列全国第一,达到千亿水平。而在2023年黑龙江省文旅厅参与编制的一份冰雪旅游产业报告中提到,2022年,黑龙江全省冰雪旅游产业投资总额为464.50亿元。

  这还远远不足。2021年、2022年,吉林、黑龙江分别为全省的冰雪产业制定了发展规划。其中,吉林提出,到2025年,全省冰雪产业总规模要达到2500亿元。黑龙江则表示,到2030年,要让全省冰雪体育产业领跑全国,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除了砸钱,对冰雪旅游的重视还体现在细微之处。据胡庆余观察,几乎每周,吉林市都会开展冰雪相关的赛事或者邀请明星在快手、抖音、微信上直播,且这项工作由市委书记亲自来抓。

  都波记得,自己刚刚火起来时,曾有人指责她拿公款拍写真。就在她最委屈的那一段时间,县委书记叫她去谈话,“谈什么?第一,这两天你别刷抖音了;第二,有县委县政府支持,你什么都不要怕;第三,要把握住机会,更多地去宣传塔河,宣传大兴安岭”。

  在东三省中纬度相对最低的辽宁,和以夏季旅游闻名的内蒙古也没放弃冰雪旅游。2023年1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文旅厅副厅长卢锡超介绍,这个冬季,全省冰雪项目投资金额预计为5.7亿元,相较上一年增长140.3%。同期,内蒙古也推出了以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为代表的一系列冰雪旅游活动。

  事实上,发展四季旅游才是整个东北的终极目标。胡庆余提到,差不多十年前,吉林市就提出了四季旅游的概念。而在以夏季草原风光闻名的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今年正举行到第二十届。

  都波透露,最近,黑龙江省厅层面已经下发了指导意见,对2024年夏季旅游服务产品进行的策划和宣推已经开展起来。

乐鱼体育官网首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