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乐鱼体育官网首页入口 发布时间:2024-11-07 00:48:50
2020年的某一天,周杰伦突然发布了歌曲《Mojito》,让粉丝大呼“过年了”,这首歌的mv有点不一样,不仅取景于古巴的哈瓦那,41岁的周杰伦,还在mv中跳起了古巴当地特色的萨尔萨(Salsa)舞步。度假花衬衫、复古老爷车、马拉贡海滨大道……这些热带阳光折射下的明亮色彩展现出浓郁的古巴风情。
这首歌曲的名字Mojito其实是一款起源于古巴的鸡尾酒,是最有名的朗姆调酒之一。除了这杯周杰伦送给甜美女孩的Mojito,古巴还为广大酒友贡献了得其利、自由古巴、大总统、国家公园和坎恰恰拉等一众经典鸡尾酒!
古巴受地理和气候的影响,鸡尾酒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甘蔗资源为古巴当地的朗姆酒生产奠定了基础,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颁布的禁酒令更是给古巴打了一剂发展鸡尾酒的强力针,让这个距离美国大陆仅仅180公里的加勒比岛国,成了无数爱酒人士和调酒师的“圣地”。
你一定不知道,古巴鸡尾酒也是作家海明威的最爱。对,就是那位写出经典名作《老人与海》的美国作家海明威,他在古巴哈瓦那生活了20多年,《老人与海》的背景就是哈瓦那东部的一个村庄。海明威喜欢古巴,古巴人也非常喜爱这位作家,还把和他有关的遗址故居全部保留了下来。
那么,这个让海明威如此着迷的国度究竟有咋样的魅力呢?距离我们如此遥远的古巴岛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从古巴出发,哥伦布朝东驶向另一座岛屿。古巴人把这座岛屿称为Bohío或Baneque;本岛的人则将其称为海地(Ayiti),或高山之地。西班牙人则把它简单地叫作埃斯帕尼诺拉(Española,英文叫作“伊斯帕尼奥拉”Hispaniola),也就是如今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
1492年12月25日,在到达数周后,哥伦布船队的其中一条船搁浅了。于是,哥伦布在当地建立了欧洲在新世界的第一个永久定居点。哥伦布称其为纳维达德(Navidad),在西班牙语中,这是圣诞节的意思。几周后,哥伦布留下了40名船员和受损的船只,携带着黄金样品、6名当地人以及激动人心的探索报告返回西班牙。
哥伦布讲述了他为西班牙获得的土地———当然,并非全然一五一十地讲述,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修饰。他所到之处,人人称其为英雄,他在国王旁边骑着马,人们争先恐后地自发加入他的下一次旅行。对于哥伦布和西班牙的君主们来说,第二次征程是为了在他们所认为的亚洲核心建立一个西班牙的永久据点,然后再以这一据点为基地进行贸易、探索和征服。此番启程时,哥伦布已是一支庞大队伍的首领,他率领着17只舰艇和大约1500人的队伍。几名神父也加入了船队,想给土著送去上帝,不过大部分的船员更想要的是世俗的回报,也就是黄金。在这趟旅程中,哥伦布也带去了甘蔗枝。
他当然不会知道,在加勒比的岛屿上,甘蔗产生的影响将远大于上帝或黄金。因为,甘蔗是制糖的重要原料。
如今,糖是如此的普通,如此的不起眼,以至于人们很难理解糖在哈瓦那精英阶层中曾激起的无尽热情。19世纪,曾是贵族的奢侈品的糖,正迅速成为欧洲和北美的穷人以及劳动者的主食。茶叶和咖啡是另外两个当时正在崛起的热带产品,而糖为苦涩的茶和咖啡增加了甜味及卡路里。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与茶或咖啡相结合的糖,有时成了食物的替代品———用人类学家西敏司(Sidney Mintz)的话说,糖为无产阶级消灭了饥饿。
糖从国王的款待到大众消费品的转变也改变了新世界和非洲的历史。它导致了西半球大片土地的滥砍滥伐,也使得因征服而大为减少的人口再度增长。由于制糖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糖又成了推动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主要动力。在近1100万被迫登陆新世界的非洲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最终在糖业工作。
从根本上说,被西班牙殖民下的古巴的糖业革命巩固了如下的经济体系:快速增加的非洲奴隶在大型种植园里进行生产,主要出口物是种植园里的单一作物。糖就是国王,至1830年,古巴岛的糖产量比地球上任何另外的地方都要多。
种植园的工作是残酷的。在种植甘蔗之前,工人们得先砍伐森林、清理田地。秋天,他们在几百英亩的土地上挖沟,以满足甘蔗扦插的需要,然后他们还得照料这些甘蔗几个月。
1月,他们开始收割,这时甘蔗的蔗糖含量是最高的。收割时期是最艰苦的。日出时分,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前往田间砍甘蔗———高而粗的甘蔗有点小风就晃个不停。弯刀挥舞两下就把叶子砍掉了;第三刀将靠近地面的茎部砍断,这里是最厚的部位而且是黄色的。
为了保持高效,奴隶主们在弯腰砍甘蔗的奴隶的头上挥舞鞭子。牛车拖着砍甘蔗的人穿过田野,一部分人挤满了牛车,另一部分人将甘蔗送到工厂。工厂起初以牛为动力,后来以蒸汽机为动力,奴隶们在工厂里手动地将粗粗的甘蔗一根根地送入榨汁的滚筒,然后其他工人再将这些汁液运到蒸煮室。
相比其他热带作物,种植甘蔗是最为艰辛的,干活的几乎全是非洲奴隶及其后代。
顾名思义,蒸煮室是一个将甘蔗汁放在大铜桶中不断蒸煮的结构。奴隶们站在旁边盯着敞开的锅,撇去其中的杂质后,用巨大的勺子将冒泡的液体转移到其他锅里。伴随着一次次的沸腾,慢慢的变多的废料和水分被榨出来,汁液最终成了颗粒状的糖。糖被冷却和风干后,工人们将其装入圆锥形的容器中沥水。当他们几周后打开模具时,里面的糖被分成了三类———白糖在上面,黄糖在中间,潮湿的棕糖在底部。黄糖和棕糖会被送到一些买家手中并在外国进行进一步的提炼;白糖会直接卖给消费者;从容器底部流出来的物质则被卖到国外,用来制造朗姆酒。
朗姆酒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甘蔗汁或甘蔗糖蜜。这些原料经过特定的处理,转化为酒精,再通过蒸馏、陈酿等工艺,最终酿成香醇的朗姆酒。而古巴的朗姆酒又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享誉全球。如今,谁也想不到,17世纪的朗姆酒里浸着奴隶的血汗。
极端的高温、令人作呕的气味、无休止的劳作、惨无人道的体罚与酷刑,成为奴隶们在糖种植园的全部日常。由于甘蔗的蔗糖量在收割后几乎立即开始变质,因此工作中没有一点喘息之机。白天,“一帮人在马车上或槽里装货的单调歌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工厂则昼夜不停地运转着,大锅匠们大声地向司炉工发出指令。到处都是“沉重而艰苦的劳动”场景。疲劳和快节奏使得事故频发———手指被割伤,手被压伤,手臂被机器割断。晚上,在工人们的宿舍里,在闭上眼睛睡上几个小时前,疲惫不堪的奴隶可能会祈祷、交谈,萤火虫的微弱光线成了他们的蜡烛。但无论奴隶们如何从白天或夜晚挤出休息时间,都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这些种植园和美国南部的同类种植园一样,都是强迫劳动营。
被奴役的苦难与被殖民的绝望让古巴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古巴人民发动起义,长达三十年的古巴独立战争拉开帷幕。
彼时,古巴革命军战士为了获得充足的体力,就往他们钟爱的郎姆酒里加上咖啡、蜂蜜和白酒,这样调出的酒,既保留了酒的芬芳,又不至于让人沉醉。
1898年美国人前往古巴,与西班牙作战,并帮助古巴人巩固独立。然而,彼时古巴人已经快要胜利了。每个人,包括美国政府的成员都知道这一点。因此,美国的干预并不是为帮助古巴人取得对西班牙的胜利,而恰恰是为了阻止它。
1899年1月1日中午,持续了约四百年的西班牙殖民统治终结,岛上的每一面西班牙旗帜都被降了下来。然而,取而代之的并非古巴国旗,而是美国国旗,古巴从此开始了长达4年的美国全面军事占领期。而且,在许多历史书写中,古巴独立战争也往往被“美西战争”这一个名字所取代。4年后,在巨大的压力下,在古巴领导人同意美国政府享有干涉古巴的权利后,美军才撤出古巴。
在美军撤出前的一个闷热午后,一名美军中尉走进了一个名叫“美国俱乐部”的酒馆,他要了一杯加冰的郎姆酒,忽然瞥见在吧台边坐着的几个军官都在喝一种叫做“可口可乐”的饮料。他到这时才想起美国的“禁酒令”,于是立刻要了一份可乐,兑到了酒里。兑出的饮料竟然味道奇佳,一个古巴人尝了一口说道:“这不是‘自由古巴’吗?”这名中尉无意中调成的酒竟然与当年革命军中流传的饮料一个味道,但是可乐的价钱无疑比咖啡蜂蜜便宜多了,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以可乐、青柠汁、朗姆酒为原料的“自由古巴”鸡尾酒。
自此,“自由古巴”鸡尾酒带上了美国的“气味”,这也对应着古巴与美国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古巴来说,美国攫取了胜利,并在事实上以宗主国的身份统治古巴。但这一时期,古巴与美国的民间来往也日益增多,许多古巴人前往美国留学、生活,许多美国人也前往古巴旅游、喝酒。
到20世纪20年代,哈瓦那拥有大约7000家酒吧,美国的酒客们接踵而至———“爱玩的来参会的人、放荡的寡妇、成千上万的游轮观光客”。他们下船后的第一站通常是对岸码头众多酒吧中的一家。“白发苍苍的女士们紧紧抓住邋遢乔酒吧(Sloppy Joe’s Bar)的栏杆”,这是一个备受游客欢迎的酒吧,古巴人索性将其称为“美国酒吧”。该酒吧90的顾客都来自美国,酒吧里有80多种鸡尾酒,还有自主品牌的陈年朗姆酒。游客们会在酒吧喝上一杯(或者喝好几杯)。游客攻略将哈瓦那称为“鸡尾酒的天堂”,而古巴则是“绵延七百英里的娱乐场”。
然后一切都变了。很难说是一夜之间就发生了骤变,但也大差不差。当菲德尔·卡斯特罗组织并进行革命反对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的时候,没人能预见即将发生的剧烈的路线月,革命派夺取了政权。不到两年,古巴和美国就处于真正的战争状态了。两国很快就关闭了大使馆,并禁止了相互旅行。在冷战的高潮期间,长期以来作为美国附庸国的古巴成了美国死对头苏联的坚定盟友。
古巴为什么对美国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这一段痛苦纠葛的历史究竟是如何的?在好望角新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一部某种程度上可作为美国史的古巴史。从古巴的山川出发,一部不为人知的、必然具有选择性的、不完全的美国史被重构出来。这样一来,“亚美利加”(America)看起来变得不大一样了,“亚美利加”也不再仅仅指代美国。
古巴,是加勒比海上面积最大的岛屿,也是1492年哥伦布在首次美洲航行中最先踏足的土地之一。这里丰饶的水土,加之一船又一船非洲黑奴,使得古巴成为西班牙帝国王冠上的明珠,为欧洲带去源源不断的蔗糖、咖啡和烟草。随着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西班牙殖民者黯然退场,但新生的古巴共和国(1902—1959年)迅速被美国所控制,成为后者对外扩张政策的战利品,不得不开始了新一轮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
事实上,这段长达五个世纪的古巴历史,既是古巴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历史,也是奴隶制、糖产业园、殖民主义和民族革命相生相伴的历史,更是一段古巴与美国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历史。通过近距离阅读古巴的发展历史,我们将见证她从被征服和奴役,逐步走向自由和独立的辉煌历史。而古巴这面镜子,也映射出近一百多年来美国逐渐取得世界霸权的过程。
纽约大学历史教授,自1995年起在该大学任教,主要关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她是《起义的古巴:1868-1898年的种族、民族与革命》一书的作者,这本书获得了2000年伯克希尔图书奖;她还著有《自由之境:革命时代的古巴和海地》,该书获得了耶鲁大学吉尔德·莱尔曼中心颁发的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图书奖以及美国历史协会颁发的多个奖项。她出生于古巴,在美国长大,自1990年以来一直定期前往古巴并进行研究。
林剑锋,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攻世界史,已出版译作《魔物的诞生:1760年代法国热沃当怪兽事件》。
Copyright © leyu乐鱼官网登录入口_乐鱼leyu体育官网首页入口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1080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