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乐鱼体育官网首页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06 15:33:49
情怀不能当饭吃!这是许多现实主义者的评价,尤其是随时代的发展,情怀仿佛成了一个“负面词”。
今年,众多老牌国货一夜崛起,迎来新生,“新中式”也成了当下最火爆的热点,这无疑证明了,国人心中那份情怀的重量。
不过,在这场狂欢中,也有国民品牌备受质疑,其中北冰洋便陷入了“高价”指责。
在超市的货架上,北冰洋和可口可乐摆放在一起,明明是一样的容量,价格却贵了许多。
很快,网上就掀起了一场热议,不少人指责品牌是在收割国人情怀。面对这样的质疑,北冰洋也是有苦难言。
2007年,经过漫长的谈判,北冰洋终于拿回了品牌经营权,为此不惜答应了对方的众多条件。
在精心准备了4年时间后,曾经的“国产汽水之王”北冰洋终于回到了市场: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经典的大白熊标志。
如今,可口可乐品牌旗下的可乐、雪碧、芬达、美汁源等产品已经占据了我国饮料市场的大半江山,每天的饮用量高达1.5亿杯。
看着这样的竞争对手,北冰洋负责人百感交集,谁还记得,当初的可乐在我国,甚至无人问津呢?
1927年,我国上海街头出现了一种洋汽水,也就是可乐,但当时它的译名古怪,配上黑褐色的液体,奇特的味道,自然不太受欢迎。
次年,饮料公司连忙更改了产品译名,也就是后来的“可口可乐”,但还是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
之后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口也就暂时离开了我国,直到1979年,它才再次回到中国市场。不过此时的可乐,依然没有被国人广泛接受。
在80年代,北冰洋的公司产值就超过了一亿元,利润高达1300万,要知道,当时的北冰洋汽水一瓶才卖一毛五,畅销程度可想而知。
有趣的是,此时的可口可乐一瓶却要四毛五,两个品牌的价格差别与现在正好相反。
那么,造成这种价格差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这背后正是外资品牌的一个“杀招”。
但既然大家都知道低价是吸引人的秘诀,另外的品牌为何却不仿照,难道所有品牌都那么重视一时之利吗?
首先,低价对应的一点便是利润,想要保持低价又能赚钱,那就要减少相关成本,提高销量。
可口可乐自1886年诞生以来,已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工业化制备技术,单论在我国的生产规模,也早已成型。
根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瓶500毫升的可口可乐,原浆成本约三毛钱,就算加上包装、物流、运营等方面,毛利率也依然维持在60%,这也正是品牌方可以维持低价的一大原因。
而且,可口可乐品牌旗下的各种饮料品牌也早已进入我国市场,通过多年的经营,已经积累了足够广的渠道和足够多的客户。
在2022年,可口可乐在我国的营收高达442亿,其中碳酸类饮料贡献了331亿,足以看出其庞大的影响力。
目前我国的碳酸饮料市场,百事可乐占据32.7%,可口可乐则占据59.5%,两个品牌加起来就已经有92.2%。
到了这一步,定价权自然已经掌握在了行业龙头的手中,保持低价,将利润压低,即便有新品牌想要进入,也很难再用“更低价”抢走市场。
所以,好不容易摆脱多年冷藏,重新进入市场的北冰洋,想要在这个路线上打赢老对手就很难了。
1994年,随着国内招商引资的浪潮兴起,以北冰洋为首的众多国内饮料品牌和外资开启了合作。
这一举措本是为了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理念,但资本的力量却超出了这一些品牌的想象。
当时北冰洋的合作对象是百事可乐,为帮助可乐打开市场,为此还特地推出了“一带一”的捆绑销售。
但可乐的市场是打开了,北冰洋的销量却开始下滑,于是,对方也趁势提出追加投资,缓解经营压力。
投资的增加便意味着话语权的增加,很快,缺少经验的北冰洋品牌失去了对公司的控股权,开始被打压,最终淡出了市场。
“雪藏”带来的后果也很明显,等到北冰洋再次回归,只能努力在缝隙中寻找出路。
因此,复出的北冰洋选择了“果汁”碳酸,还是以经典的橙汁口味为主,别的产品则是酸梅汁、枇杷汁等饮品,也算是避开了和可乐的正面竞争。
但销售渠道有限、市场占有率小等问题还是摆在面前,北冰洋的营收自然增长缓慢,想要减少相关成本就更加困难。
而且,北冰洋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也的确更高,它的配料中能够正常的看到,橙汁含量不低,并非是香精勾兑,也没有添加色素和食品稳定剂。
为了走更健康的饮品路线,北冰洋饮品中的含糖量也更低,还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
伴随无数80、90后的成长的北冰洋汽水,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美好和甜蜜,当它再次回归后,国人自然是欣喜的。
其实,一个商业现象的背后,往往有着无比复杂的脉络,这“高价”的背后也并非只是利益纠葛。
不过,对于消费者们来说,自然也希望有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出现,希望北冰洋不要辜负国人的期待,可以早日再创辉煌,打造出更多美味又健康的国民饮品!
Copyright © leyu乐鱼官网登录入口_乐鱼leyu体育官网首页入口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1080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