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简称埃塞俄比亚或埃塞,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亿。埃塞俄比亚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与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邻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常年气候凉爽,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16℃,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首都为亚的斯亚贝巴。
埃塞俄比亚,非盟所在地,东非大裂谷的北端,咖啡的发源地,人类进化史上第一个直立人露西的故乡。1970年11月24日,埃塞俄比亚与我国建交。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埃塞俄比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一,成为许多中资企业投资和工程承包的主要国家。
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故乡,你可以在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品一杯醇香的咖啡,和热情的当地人打个招呼。
根据传说,咖啡的起源地是埃塞俄比亚。我们抵达埃塞不久,发现无论走到何处,都是咖啡香气四溢。当地朋友介绍说,咖啡之所以叫咖啡,是因为它的发源地是埃塞俄比亚一个叫卡法(KAFFA)的省。
相传该地一位牧羊人意外地发现羊吃了一种植物的果实后精神特别亢奋,牧羊人尝了尝也感觉吃了后变得异常兴奋。此事传到修道院后,特别得到僧侣们的青睐,因为吃了后使他们在漫长的祷告中保持头脑清醒和兴奋。当地大家都不知道这种果实叫什么,便给它取名为卡法豆。时间久了,此物也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饮品,其名的谐音也演变成大家公认的名字—咖啡。
埃塞俄比亚的确是世界上重要的咖啡生产国,产量在非洲也是数一数二,世界上的排名在前十名之内。但由于埃塞人有饮用咖啡的悠久历史,其产量70%都被国人消费而出口并不多。
埃塞俄比亚也是人类的发源地,这里是最古老的人骨—露西的故乡。320万年前著名的“露西”的出现,她的化石遗迹就发现于此,她是目前地球上被发现的第一个直立步行的人类。埃塞俄比亚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由此走向世界。
在辽阔的非洲高原上,有这样一个自豪而骄傲的民族,这种自豪,来自于波澜壮阔的3000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因为她历经无数金戈铁马硝烟弥漫却未被殖民。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唯一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在这里,人民总是自豪地铭记着祖辈们如何击败侵略者的事迹。在节日里,总会调侃着几百年前自己十八代的老祖宗如何击退意大利人。
埃塞俄比亚是盛产世界小姐的地方。在全世界各类选美大赛上,人们总能看到埃塞俄比亚姑娘的身影,她们惊艳了世界的舞台。
埃塞俄比亚人的特征介于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埃塞姑娘堪称非洲最美丽的姑娘,埃塞也因盛产美女而闻名于世。
1941年,埃塞俄比亚这个称号才正式启用,在古希腊语中,“埃塞俄比亚”表示“被太阳晒黑的人民所居住的土地”。它的另一个名字“阿比西尼亚”源自阿拉伯语,意思是“混种人”。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人不是纯种的黑人,其实就是黑人和阿拉伯人的混血儿,因而埃塞俄比亚美女看起来明显具有混血人种的特征。
如今,埃塞俄比亚全国人口已超过1亿,是仅次于尼日利亚的非洲第二人口大国,全国共有80多个民族,主要有奥罗莫族和阿姆哈拉族等,这些民族的美女们几乎全都擅长歌舞,在日常的庆祝活动中都会有歌舞节目,以表达愉悦之情。如果你有机会到埃塞俄比亚,除了一睹埃塞美女的芳容,也别错过欣赏她们曼妙歌喉和翩翩舞姿的机会。
埃塞俄比亚是基督教和教和平共处的国度。约64%的人口信仰基督教,约34%的人口信仰教,几乎全国人民都有宗教信仰。在这里,你会惊讶这个国度是如何把这些信仰完全不同的人聚在一起。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屋脊和东非水塔。境内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大裂谷以及众多的河流、湖泊,给予了埃塞美到让人窒息的风景。而这里荫凉的高原气候也使埃塞与其他非洲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埃塞俄比亚号称“非洲屋脊”,高原占了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均海拔2500-3000米。亚的斯亚贝巴的海拔也有2450米。
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是“新鲜的花朵”。这里四季如春,鲜花常开。走进亚的斯亚贝巴,你可以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与友好,还能亲眼看到,中国在这里创造的许多个“第一”。这里有中国修建的埃塞第一条高速公路,东非第一条现代化轻轨,非洲第一条全中国标准的电气化铁路,而由中国援建的非盟总部大楼是整个城市中最显眼的建筑。
埃塞俄比亚人民总体对中国比较友好,认可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开通时,“CHINA GOOD”成为了每个夸中国的埃塞俄比亚人的口头禅。埃塞俄比亚人民生活不富裕,可以说是贫穷的,但是打,砸,抢等犯罪率相比来说较低,社会秩序相对其他非洲国家基本稳定。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自豪感很强,在埃塞俄比亚人民眼里,埃塞俄比亚是并列于俄罗斯和中国的无法被征服的国家。因为反抗殖民侵略的光辉历史,非洲尊奉埃塞俄比亚为老大,将非盟设在埃塞俄比亚首都。我们大家可以期待,随着埃塞俄比亚与中国的深入合作,一个在非洲崛起的新经济体正在冉冉升起。
如今,在埃塞俄比亚大约生活着约30万中国人(根据不同统计口径和来源,数据不一样),中国人慢慢的变成了埃塞俄比亚第一大外国人群体。中成集团、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路桥(中国交建)、中国土木工程(中国铁建子公司,原铁道部援外办公室)、中地海外(中国石化子公司,原地质矿产部外事局援外队)、中国水电(中国电建)、葛洲坝(中国能建)、华为、中国通信服务等工程建设承包商和电信设备商在这里扎根。同时,进行制造业、建材等热门产品投资、商务考察的中国人开始大量进入埃塞。原因正在于这一个国家模仿中国基建模式,启动了大批建设项目。在这里,到处可见中国领班指挥当地工人干活的场景。
走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大街上,时常会有当地人友好地上来打招呼,握手,碰肩膀(对碰肩膀是当地的友谊礼节)。时不时就来一句“中国人!朋友!”、“中国人了不起”。在很多埃塞俄比亚人看来,中国人是一个特别会珍惜时间的民族,一周7天干活(这是轮班拼出来的,但在外人看起来就是中国人不休息)。在几乎所有埃塞俄比亚人眼里,中国就是一个发达国家,而且,对他们来说,这种发达和之前羡慕的美国有很大不同,美国模式可望不可及,对于埃塞俄比亚这种历来贫穷的国家是一个“远在天边的天堂”,它的富贵只有少数移民的贵族能够享受,而中国模式是他们可望又可及的,很有希望在有生之年在本土实现。
2016年12月5凌晨(0.10分),我与中成集团顾总经理、国投集团驻中成监事会张主席等一行,乘埃塞俄比亚ET605航班(波音777)去亚的斯亚贝巴,航班飞行11个小时于当地时间6.40(北京时间11.40,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到达亚的斯贝,然后我们马上乘车顺着东非大裂谷一直往南走,前往 OMO(奥莫)河谷,前往中国企业正在建设两个糖厂工地。
注1:糖业是埃塞俄比亚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属于中国对埃塞俄比亚政策性贷款和优惠贷款的重点支持范围。
从亚的斯亚贝巴到项目所在地南方州奥莫河谷地区,途经索多、阿巴门奇、空索、金卡等城镇,全程约900公里。海拔从2000米降到400米,正午的气温也从20几度升至50多度,尽管一路上遍览具有非洲特色的大冠树木、狒狒羚羊、圆顶茅草屋和路边悠闲地赶着牛羊的质朴居民,一些居民还是衣不蔽体的,他们居住在极其原始的草棚里,保持着几千年前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状态,我的心中还是为项目所处的原始部落地区捏了一把汗,不敢想象目的地的环境条件会是怎样的艰苦?
然而美好的事物总会在不经意间呈现在你的眼前,走进项目营区大门,便看到中埃两国国旗、中成司旗迎风飘扬,旗杆后一排排整齐的白墙红顶轻钢板房映入眼帘,办公区、餐厨区、宿舍区、文娱区、体育场、菜园、羊圈、鸡窝等生活、养殖、种植区域及设施应有尽有,规划得当,布局合理。整个营区的水泥硬化道路宽敞而又整洁,路边的辣木籽树、花卉草坪修剪的错落有致;对称树立在道路两旁的公示栏则向人们展现了项目的概况、团队精神、营区守则。环顾营区后,我抬头望向围墙外不远处葱郁连绵的小山和蓝天白云,再深吸几口带有雨后泥土芳香的纯净空气,旅途的疲惫顿时卸了下去,有的只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舒爽与宁静。
领略了营区和周边的美景后,我紧随中成集团顾总的工作节奏,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现场工作中。项目部有一支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经理魏涛同志,虽然只有30几岁,但已是管理过3个海外糖厂建设及运营全过程的经验比较丰富、德才兼备的高级经理人;项目副经理罗林,也是30多岁,年纪不大足迹已踏过亚、非、拉美的版图;总工程师陈用武,专注于制糖领域30多年,潜心研修,精益求精,所获荣誉很多;机械、土建、电气仪表、工艺等专业的工程师们,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在各自的领域做出过不少骄人业绩;包括负责营区一日三餐(营养及口感兼备)的范大厨,手里都握着特级厨师证书,实力不容小觑。
正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每天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坚持不懈、默默耕耘在项目建设的沃土之上。项目经理的精心组织和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推进施工,坚持多层次多级别的质量保证验收,切实执行设计规范和图纸要求,时刻保持团队和业主、团队内部的畅通有效的沟通,每周召开项目例会,讨论并处理问题、部署工作任务,坚持把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费用等所有要素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因为树立了目标,辅之以强大的执行力来落实,项目的各项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每逢迎来业主,即埃塞糖业公司的总经理Endawek、副总经理Abraham、建设运营总监Fekada等高管巡访视察,亦或是迎来中成集团顾总经理或部门领导不远万里莅临指导,项目的工作均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
项目经理魏涛,亲身经历了糖厂建设的咨询、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糖厂所在的南方州奥莫河谷,被誉为非洲最不发达的地区,项目建设环境恶劣,生活和生产物资全靠运输补给。他和每一位将士都表示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了不辜负年华韶光,为了让每一滴汗水和付出的心血都更有价值,用实实在在做出来的高效率、高品质,切切实实地吹响中国品牌扬帆起航的号角。魏涛希望,所有糖厂项目人员这些年的付出,能够为埃塞俄比亚的未来播撒下甜蜜的种子。
奥莫河谷是世界上原始部落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是埃塞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土地。这里生活着几十个原始部落,这里的人民,最具非洲特色和原始魅力,以善于开垦梯田闻名的孔索(Konso)部落,以服装精美秀气的奔纳(Benna)部落,以唇盘为显著标志的摩西(Mursi)部落,以传统食品英吉拉扬名的阿里(Ari)部落,奥莫河谷里打扮得最华丽的哈莫(Hamer)部落,以田园游牧为生、人口稀少得即将消失的达桑内科(Daasanech)部落,身上遍布彩绘的卡罗(Karo)部落。他们沿袭着祖先传承下来的古老生活方式,生活在这片美丽的乐土上。
项目部就位于埃塞俄比亚南方民族洲OMO(奥莫)河谷地区,南临肯尼亚,西临南苏丹,地偏路远,广袤原始,土地肥沃,鸟兽繁多,自然环境优美,奥莫国家公园坐落于此。延河两岸住着一群古老而原始的土著人,尽管埃塞俄比亚已经有了3000年的历史,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还一成不变的保持着原始状态,茹毛饮血,衣不蔽体,远离现代文明,距被英国人类学家发现也只有约50年的历史。此地区海拔高度介于380~485m之间,地势低洼平坦,昼夜温差较大,常年介于19-40多摄氏度之间,地表最高温可达60多度。该地区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旱季降雨稀少,草木枯黄;雨季降雨频繁,草木丛生。在项目最开始建设的大半年里,周边无任何基础设施建设,无电力,无饮用水,无手机信号,无网络,距离最近的可购买生活物资的大城市Jinka约85公里,一条不断翻修的砂石路至今仍然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这样的项目建设地对中成集团这些来自21世纪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来讲可算是“不毛之地”。
工程项目都具有唯一性,但是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却不可能是唯一的,这在项目的建设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项目部经理胡梦陶向我们介绍道:这里,除高温外,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是疟疾。这里的蚊子大多携带疟原虫,高强度的工作使项目现场人员中有很多人频繁罹患疟疾,土建实施工程单位就有人患疟疾20余次,有的工人一个月患了3次疟疾,也有的工人刚到现场一周就患了疟疾。虽然项目部聘请了当地医生,可以给予患病人员及时、有效的治疗,但是仍旧没办法预防并阻止疟疾的反复性。在项目建设期间,疟疾是造成非战斗性减员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通讯,疟疾横行,在这样恶劣环境中执行项目,项目遇到的困难是很难来想象的。
与当地部落的融合,被他们接纳并获得的信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语言的障碍,项目部与他们的交流十分艰难。当地居民极端敏感、真实、固执、坚忍并绝对崇敬他们心中的神,稍不小心,就前功尽弃。获取他们的友好理解和合作,对于保障项目安全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在双方未达到理解之前,原始人行为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理解后项目部人员才明白,他们信奉的是最简单直接的平等概念,没有我们熟知的道理、逻辑、价值等概念。若发生了损害部落里任何共同生活的亲属(包括狗,狗是他们的重要共同生活的亲属)的事件,无论何种原因,都可能会引起极其可怕的后果。他们处理这样的事件格外的简单,就是一命抵一命,而不管你的生命价值几何!至于部落领地和财产(牛羊)的概念,也是很严格的,跟我们在动物世界里看到完全一样,所以经常会有部落之间的恶性冲突,当地政府和军警都束手无策,很难进行干预。
虽然中成人理解他们,好在他们似乎也理解中成人。随着埃塞经济的发展,潜移默化的变化已经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包括极其偏僻落后的奥莫地区原始部落,尽管这种变化可能是比较缓慢的。
胡梦陶还向我们介绍道:他们刚到奥姆河谷时,中成人和当地人之间很陌生,甚至有些互相害怕,慢慢地,大家开始熟悉,交往也慢慢变得多,更是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他说:“我们还学会了一点儿当地的语言,‘光就光就(好)’,‘吐鲁、吐鲁(抓紧)’。当地人也慢慢学会了一些技术,穿上了项目部送的衣服,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对中国人也慢慢变得友好。为越来越好的加强安保工作并处理好与周边关系,项目部还聘请了当地部族的首领来工地工作,并专门架设管道了为当地人取水。随着糖厂建设的逐步展开,当地人也慢慢地学会了拦车、学会了穿着衣服去“逛街”、学会了帮助在路边的物资运输车看场子收服务费,他们喜欢上了喝瓶装水,有的人还开始朝九晚五的在项目施工营地里上起了班。
在项目部第一次试榨过程中,业主—埃塞糖业公司也从当地部落雇佣了大批人员去砍甘蔗,他们从原始部落人员变成了蓝领,住着糖业企业来提供的员工宿舍,坐着班车去砍甘蔗。同样带来改变的还有业主,以及当地的第三产业从业者,包括咖啡店、肉店、水果店等。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项目建设者来到埃塞俄比亚偏僻原始的奥莫地区,帮助当地搞建设、谋福祉,不再是一句轻飘飘的空话,中成建设者必须竭尽所能帮他们尽快融入真实的生活,实现项目“根植原始文明,挑战现实极限,创造未来奇迹”的目标。
一个项目的建设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这在OMO地区你也许更能体会和理解。在埃塞,有一个世界上特别古老和传奇的部落叫做莫西部落唇盘族,我自己也认为这个部落离我很遥远,只能活在脑海里,那么古老的部落应该在多么古老的环境里,那个环境我必然不会踏入进去。但是在这里,他们就活生生的在你身边,在你去的工地、去购物的时候,用蹩脚的英语对你喊“China、China” “Photo、Photo”,在OMO地区糖厂开始建设之前,这些人的经济收入就是西方游客的照相费,一张照片约收5-15块人民币不等。不菲和不稳定的价格也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收入不稳定,这个收入不可能支撑起一个生活的希望。他们仍然处于一个原始的状态,拿着照相赚来的钱步行几十公里到最近的小城镇去消费。
说起莫西人,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比较生疏。但是,如果描述他们广为世人知晓的显著特征:“在割裂的下嘴唇上放置盘子的原始部落” (当地女性年幼时把嘴唇割开,塞进一个泥盘,随着年纪增长越塞越大),抢答必然不会出错的。“唇盘族”!没错,就是它。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英国探险家首次走进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奥莫河谷原始丛林,发现唇盘族时,这个自称为“摩西(mursi)”的种族竟然不知道埃塞俄比亚这一个国家的存在,就连语言也与埃塞官方的阿姆哈拉语不同,所以当地人跟他们也很难交流。
时光荏苒,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这一原始地区人文和自然的关注,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探险旅游,奥莫河谷众多奇异的原始部族逐渐为外面的世界所知晓,唇盘族只是众多部族的其中之一。
各部落之间时常会发生领地和财产纠纷的冲突。为防止部落女人被抢掠而割开女人嘴唇、放上盘子“丑化”,形成了大盘子嘴的奇景,这是“唇盘族”由来的流行说法。
现在这样的风俗任旧存在,走进莫西村,会看到当地妇女被切割后的下唇脱落悬吊在嘴巴下面,她们有的会放一个圆盘将悬挂的下唇撑起,在嘴巴前面形成一个大大的唇盘。
埃塞当地人常吃的主食是“英吉拉”,就如我们的祖国北方人吃的馒头面条、南方人吃的米饭一样。英吉拉是一种当地特有的谷物磨成粉末,发酵后半蒸半烙做熟的主食,有点像陕西的凉皮一样一张一张的,有点韧性,表面看起来有点像牛百叶的表面,稍细一点,味道有点儿酸。当地人常常先把煮熟的肉和生的西红柿或者煮熟的土豆泥拌成酱,然后把一张或几张英吉拉放到一个大盘子里,把拌好的酱和生的蔬菜放到英吉拉上面,再用手一点一点撕下蘸着酱或包着蔬菜来吃。当地人吃蔬菜不像我们炒熟来吃,而是洗干净切好直接生吃。他们吃的肉也是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烤熟来吃,不像我们用锅炒熟来吃。
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是果汁饮品,这是我见到过得最廉价的水果榨汁,埃塞俄比亚的水果丰富,可以榨成各式各样的果汁,所有的饮品店里都有这项服务,你只要说要什么水果就可以了,菠萝、芒果、橙子等等,都是现榨现做,原汁原味的。一大杯芒果汁(相当于400毫升),只需人民币五块钱左右,最高的也就是十块钱,在我们国内这样的价格是买不到的,也有的饮品店可以把多种水果同时榨在一个杯子里,由于杯子是透明的,每一种水果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所以放在一起层次分明,像是多层台阶,十分好看!拿起吸管喝上一口,不用我说,你早就感觉到了其中的滋味了!
我在埃塞历时5天,先后实地观察了在埃塞俄比亚的两个人糖厂项目,这2个糖厂项目在2013年3月5日,与埃塞糖业公司以EPC方式签约,规模均为日处理甘蔗1.2万吨,糖厂配套2X30MW热电站。两个大型糖厂项目是典型的中非产能合作项目,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极大的提升了中埃制糖产业合作水平。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运营过程中,从始至终坚持“为出资人、为社会、为员工”的“三为”宗旨,从本质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大方面,践行海外社会责任,努力回馈当地社会。
在本质责任方面,中国企业先后承建了埃塞俄比亚糖业公司的两个项目部。针对项目地处埃塞原始部落、后勤保障先天不足、现场通讯不畅、道路运输以及当地安全风险隐患等种种困难,中成集团前、后方通力协作,积极地推进项目工程建设与运营,有效缓解当地食糖短缺问题。项目建设质量好,切实执行规范和图纸要求,时刻保持团队和业主、团队内部的畅通有效的沟通,业主满意度高。采访中,很多当地人谈到了该项目和中国人给他们带来的改变,真诚地道声感谢。中成建设者的每一滴汗水和付出的心血都具有价值,他们用实实在在做出来的高效率、高品质,切切实实地吹响中国品牌扬帆起航的号角。他们为埃塞俄比亚的未来,播撒下甜蜜的种子,以及中成人在“走出去”过程中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高尚情操。
在社会责任方面,项目坚持本地化用工,带动当地人民就业,每个项目可解决4000个甘蔗种植工的就业,每个糖厂可解决1000个技术工人的就业;实施本地化采购,带动当地上下游供应商的发展;融入当地,促进当地社区医疗、健康、教育等有序发展。
在环境责任方面,中国企业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全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部将甘蔗渣(甘蔗榨糖之后产生的副产品)投放到电厂发电,实现废物利用;将绿泥沉淀清洗,作为化肥、肥料,免费赠送给当地居民;衍生酒精制作等关联业务,把整个甘蔗“吃干榨净”,减少和消除对当地环境的负面排放。
驻外埃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设者同时肩负着多份责任,还有坚守和践行。 工作时不能兼顾家庭,休息时国内已是深夜,想念时却相隔千山万水,既无可奈何也无能为力……激情、泪水、牺牲。 在这些朴实而平凡的建设者的身后,我们正真看到了责任和担当,看到了奉献和情怀。
Copyright © leyu乐鱼官网登录入口_乐鱼leyu体育官网首页入口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10806号 网站地图